無人機
如果無人機在空中撞上了飛機
當你乘坐的航班巡航高度超過云層時,你無需為它憂心忡忡:萬一撞到無人機會怎么樣?
但在起飛和降落時,這種威脅就不是那么遙遠了。事實上,去年在紐約霍夫曼島上就有一架無人機真的撞上了美國陸軍的黑鷹直升機。所幸無人受傷,但是如果以波音、空客那樣的飛行速度,在空中相撞之后會發生什么?
代頓大學研究所(UDRI)的團隊模擬了無人機和商用運輸機之間以相對速度每小時383公里在空中碰撞時的情景;對這種可能性所造成的恐怖后果,我們現在有了直觀的概念。
顯而易見,不會有人用正在空中的航行的飛機來完成這種測試,研究人員不得不使用空氣炮,朝一架小型四座飛機Mooney M20的機翼上發射一臺DJI Phantom 2四軸飛行器:
University of Dayton Research Institute/YouTube
你可能已經猜到小型無人機會在撞擊時粉身碎骨,但測試顯示,無人機實際上擊穿了飛機的機翼。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它最終損壞了主翼梁,而那是機翼的主要結構。
“當四軸飛行器爆裂時,它的能量和質量,對機翼產生了嚴重的破壞。”機械工程師Kevin Poormon說道,他是UDRI撞擊物理學研究團隊的負責人。
通常情況下,這種測試主要用于模擬飛機機翼、擋風玻璃和發動機的鳥擊測試,但紐約的黑鷹事件表明無人機測試是航空當局不可忽視的新課題。
“我們已經進行了40年的鳥擊測試,我們對鳥類的破壞力非常了解。”Poormon說,“無人機的重量與某些鳥類相似,因此我們非常關注最近涉及無人機撞擊的報道。”
雖然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制定了法規來規范無人機的使用,但是無人機對飛機造成的損害程度的數據很少,我們所知道的大多數都來自于數字建模,實際碰撞試驗非常缺乏。
除了無人機炮擊測試之外,該團隊還在同一機翼的不同部分進行了鳥擊碰撞模擬,以進行比較,使用的是由明膠組成的重量接近無人機的“鳥”。
“這只鳥對機翼的前緣造成了更明顯的破壞,”Poormon說,“但是無人機的沖擊更深入機翼,并且損壞了主要的金屬梁架,而鳥沒有做到這一點。”
當然,我們不能急于從初期的、還在進行的測試方法中就得出最終結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研究——在8月份的無人系統學術峰會上對外公布——尚未經過同行評審。
盡管如此,在最壞的情況下,翼梁損壞的后果也只不過是機翼受損和直接墜機之間的差別。
“飛機的所有重量都懸掛在翼梁上,”Poormon告訴WIRED,“如果受損程度最夠大,飛機會解體,你,嗯,將遇難。”
DJI(測試中使用的無人機制造商)對UDRI的碰撞實驗視頻作出了批評性回應。
它指出,實驗中大多數情況下所涉及的速度非常脫離現實,通常在實際運行的無人機上是不可能的,但在視頻中故意最大小概率事件化以創造更加壯觀的“破壞性場景”。
“換句話說,這兩架飛機幾乎不可能以你的測試速度相撞。”該公司的政策與法律事務副總裁Brendan M. Schulman解釋道,“考慮到動能以及由此產生的破壞力,與速度的平方成比例,你只要提高實驗中的測試速度,就能達到你想要的破壞力效果。”
這些是我們必須牢記的事情。
但我們也應該記住,空中無人機的風險也不容忽視。
碰巧的是,去年撞上了黑鷹直升機的正好是一架DJI無人機。
操縱者故意令無人機飛出視線外4公里遠處,盡管他知道那里經常有直升機經過。
只要還有人以這樣不負責任的態來度使用無人機,哪怕本次模擬尚有有待商榷之處,這種撞擊實驗本身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majer 基于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給這篇稿打賞,讓譯者更有動力 !